疫情下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业面临困境
人民网堪培拉4月26日(记者 陈效卫)澳大利亚有75万名国际学生。在疫情初期的入境禁令和此后的“封国”和拒绝补助等政策,导致留学生在经济和学业遭受双重损失,所在大学受到严重冲击,澳“留学天堂”的声誉也受到损害。
留学生:经济困难与学习困难交叠
疫情给在澳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,对于22万在澳中国学生尤其如此。澳2月1日禁止中国大陆公民14天内入境,此后数次延续,并将禁止入境政策延伸到韩国等国。经过多国交涉,澳允许“曲线回澳”,即任何在第三国滞留14天的学生可从该国入澳。据统计,自实施入境禁令起,至少31,000名中国学生曲线回澳,但经济代价也较大。墨尔本大学研究生林宇楠表示,2月中下旬从曼谷飞往墨尔本的机票价格达12000元,是平时的4倍。疫情期间多次购买或改签机票,又带来不少经济损失。
受疫情影响,餐馆、旅游基本都停业,大部分留学生都丢掉了兼职工作,而回国又面临重重障碍。来自哥伦比亚的墨雷诺是墨尔本数万留学生中的一员。她绝望地表示:“我们需要承担学费、房租和食物的钱,但却没有工作,学生签又无法获得政府分发的失业补助。”面对支付房租、学费的压力加大,很多家境不太好的学生只能到慈善机构领取食物。4月13日,国际学生在墨尔本一家食物救济站排起了200米的长队。
学生的学业也受到影响。入境禁令,导致大量留学生无法按时返校,需要延期毕业半年至一年,从而增加了学习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。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联理事会主席魏嘉逸告诉记者,3月中旬澳开始全面停课后,无论滞留在国内还是已到校的学生,都只能居家接受线上教学,而一些学生对远程学习无法快速适应。同时,学生无法使用学校诸如图书馆、实验室、电脑室等公共资源,教学质量不可避免受到影响。这样,所有学生都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本学期课程。
高校:为挽留国际学生,采取诸多激励措施
留学生不仅是高校的“摇钱树”,也事关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。自疫情在澳暴发以来,澳各大高校出台了一些有挽留学生的政策。西悉尼大学率先宣布对“曲线回澳”的中国留学生提供1500澳元补助(1澳元约合4.53元人民币)。为鼓励学生缴纳学费而不是延期或者退学,澳大利亚“八校联盟”对学费或减免,或打折,或退款。其中,墨尔本大学力度最大,提供最高7500澳元的学费减免。据澳大利亚SBS电视台报道,5月一些高校将开始提供课程学费折扣。这个为期6个月的在线课程,学生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将减少74%。
一些高校还推出了特殊关照政策。有的取消了期末考试,而是用平时的“作业”代替,或保证本学期不会有人挂科。乐卓博大学发言人认为,实行不挂科政策,也是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一个手段。
澳政府拒绝为留学生提供补助,将遭受多重损失
4月10日,澳总理莫里森在记者会上表示,澳“必须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国民身上”;“留学生当初在申请签证时就向澳政府保证,自己有一定的经济能力,如果他们无法养活自己,那就是返回自己的国家。”。一些经济学家认为,莫里森政府近期“开销太大”,3月以来仅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就耗费3200多亿澳元,无力再关照近60万名持临时签证的留学生。
澳政府拒绝补助,后果是多方面的。首先是经济损失。国际学生每年为25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贡献约400亿澳元,支持了20多万个工作岗位,被因此称为“摇钱树”。这笔收入现在支撑着许多大学的预算,危机的打击可能让留学行业损失数十亿澳元,并损失数千个工作岗位。其次是声誉损失。作为移民国家,澳大利亚素以文化多元、吸纳人才著称。但目前对待留学生却有失公允。来自印度的墨尔本大学研究生博迪丢掉工作后正准备求助慈善机构。他抱怨说,留学生支付高额学费、努力兼职工作并且诚实纳税为澳经济做出了很多贡献,而澳政府却没有为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。这将损害澳国际教育部门的声誉。三是生源或被其他国家抢走。目前,在国际教育市场上与澳争夺生源的国家已赋予潜在留学生“紧急福利”。英国的“工作保留计划”可确保留学生有工作,加拿大的应急福利对一些外国学生开放,新西兰则提供收入补贴等。最后是加重种族歧视。因病毒起源、戴口罩等引发的种族歧视在澳甚嚣尘上。澳国立大学人口统计学家艾伦表示:本土主义可能会趁机而入并且愈加高涨,造成种族主义和歧视行为,因此他呼吁澳大利亚人对抗任何种族主义,联邦政府尤需做表率。
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员诺顿坦言,学生通常应该是自己养活自己,但目前面临意想不到的危机,一直坐享临时移民益处的澳大利亚也应为此承担代价,不能只当留学生的“顺境之友”。据《澳大利亚人报》报道,目前澳“八校联盟”已开始呼吁政府为留学生提供援助。澳国际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霍尼伍德正在游说,以设立一个包括政府和慈善机构在内的全澳基金。
责编:张青津